典型村片區是指那些具備地理相鄰、產業相融、文化趨同等條件的多個行政村。通過構建資源統籌、產業協同、設施聯配、服務共享、利益相連的整體運營機制,從而實現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的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地區。
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《關于做好典型村片區培育工作的通知》明確指出,會對入庫儲備項目以典型村片區培育的方式給予支持。同時,該通知還要求各地進一步摸清片區農村集體“三資”、市場經營主體、產業發展基礎等情況,建立工作臺賬,以此夯實片區內各村的培育基礎。
依據《東莞市清溪鎮鄉村振興示范帶連線成片項目建設方案》,此項目涵蓋了鎮內的鐵場、長山頭、清廈、土橋、鐵松、三中、青皇和重河等8個村。項目的定位為“詩畫山水·智美清溪”鄉村振興示范帶,以該示范帶作為典型載體,充分展現清溪的產業發展美、自然生態美、客家人文美、田園碩果美和鄉建人居美。
示范帶通過打造好客小鎮、石馬畫廊、鹿鳴溪畔、紅橋印跡、麒麟舞動、禾雀花開、銀瓶林韻、智創融灣等8大鄉村振興代表節點,提煉出一條主線,將城鎮中心的主要建設成效串聯起來,打造出鮮明的示范帶主軸。同時拓展特色游環,向東、東北方向鏈接特色資源,充分彰顯清溪鄉村的獨特魅力,構建起“1示范帶主軸、1示范帶游環與8大鄉村振興代表節點”的“1+1+8”空間格局。
一、好客小鎮節點
該項目位于鐵場村,面積約735公頃。其一,通過編制村莊規劃,對現有耕地等用地布局進行統籌,合理布置用地指標和規模,保障農業產業配套用地、文旅項目配套用地、旅游居住配套用地等,以此提高項目落地的可實施性。其二,通過編制農業發展規劃,對設施農業用地進行統籌,引入新型農業項目,保障花卉、果蔬等重點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。其三,借助省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重點項目庫等政策,申請點狀用地,保障重點特色旅游產業項目發展用地,完善農產品初加工車間、存儲冷庫、農業文化交流場館、銷售場館等產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。其四,依托省級農業產業園政策,落實道路用地保障與通行能力,保障園區內部交通用地,提高通行可達性,并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,打造“農業種植+研學實踐+鄉村旅游”多元化的大灣區“研學小鎮”。
二、石馬畫廊節點
項目位于長山頭村,輻射羅馬馬灘村與馬灘水閘。一是打造濱河休閑街區,對長福路沿線建筑外立面進行修復和美化,完善休閑配套和濱水游覽設施,引入餐吧、商店、文創展銷等業態,打造清溪門戶魅力濱水街區。二是建設打磨嶺公園,整體提升打磨嶺山體景觀,完善環山慢行步道、休閑涼亭、休閑驛站等基礎設施,遠期建立服務中心、停車場等資源,全面提升品質。三是打造濱水田園,打造集農業觀光、研學體驗于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景點,營造綠環水繞、藍綠交織的大美清溪田園景觀。四是打造馬灘水閘展覽館,以臨近水閘的馬灘村閑置房屋為資源,集中展示石馬河東深供水歷史及清溪河片區的碧道加建設工程。同時開設咖啡、文創等商業配套,打造石馬河畔兼具水利文化、現代休閑需求的重要項目。五是建設馬灘水閘公園,對馬灘水閘周邊駁岸空間進行綜合整治,挑選閑置房屋,集中展示東深供水歷史及清溪碧道建設成果。同時引入商業公服配套,打造石馬河畔兼具水利文化展示、現代休閑觀光的重要項目。
三、鹿鳴溪畔節點
項目位于清廈村,輻射帶動清溪社區,面積約75公頃。一是以清溪圩為重要依托,持續推進沿河筑景與濱水業態植入,打造高品質的濱水景觀活動帶。二是積極盤活南山曾公祠片區空間,在統籌歷史建筑保護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時尚元素,打造集文化、休閑、居住、商業于一體的休閑目的地。三是以現有閑置建筑為基礎,打造會客驛站,形成南山曾公祠周邊豐富傳統建筑的活化示范。四是提升村級公服設施綜合服務能力,改造或新建以農貿市場為主的鄰里中心,打造“一站式”便民生活服務地。五是以示范帶助推張松鶴美術館(清溪博物圖書館)落地,展示文化名人雕塑作品與在革命年代做出的突出貢獻。
四、紅橋印跡節點
項目位于土橋村,面積約180公頃。一是以土橋紅色文化長廊為基礎,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,打造以紅色文化展示、教育為引領的紅色文化驛站。二是鞏固與展現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設項目,充分體現土橋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設成效與鄉村治理成果。三是推動老圍舊村改造、數字村史館、土橋綜合市場改造項目實施,進一步凸顯紅橋印跡節點底蘊。
五、麒麟舞動節點
項目位于鐵松村,輻射帶動大利村、大埔村,毗鄰山水天地森林公園與契爺石水庫,面積約646公頃。一是打造鐵松農旅休閑組團,以維康生態園為主,建設鐵松生態農旅主題公園,為周邊工業園區提供產業工人休閑場所的組團。二是打造大利文化體驗組團,以大利村為主,建設麒麟文化工作站,彰顯麒麟彩扎文化魅力的組團。三是打造大埔文化休閑組團,圍繞大埔及周邊生態資源打造品質宜游生態組團。
六、禾雀花開節點
項目位于三中村和青皇村,總面積595公頃。整合大王山森林公園生態資源、花卉特色資源、鄉村空間資源,打造森林體驗綠道、特色商業發展軸、鄉村休閑軸、風情花街、休閑旅居、服務驛站、生態觀光等,形成區域協調、業態互補的“兩軸、一道、四點”空間結構。
七、銀瓶林韻節點
項目位于重河村,面積約493公頃。依托銀瓶山森林公園、清溪湖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廣闊的存量空間,打造歡樂研學核心、清溪湖景核心、活力農旅軸、生態景觀軸、田園風貌區、鄉村旅居區等,構建“雙心、兩軸、兩片區”的空間結構。
八、智創融灣節點
項目位于土橋村和青皇村,輻射帶動大利村、漁樑圍村和大埔村,面積約645公頃。打造產村融合發展軸、山水交映環、綜合服務中心、香山生態綠芯、科創產業核心等,構成“一軸一環三心”的空間發展格局,主動承接深圳外溢資源,形成產業引領新型集體經濟多元發展的典型鄉村。
來源:清溪農林水務局